本可安稳度日,却冒死传播革命火种,许方伟烈士无私奉献的精神,于当下而言具象可感、有迹可循,更值得传承。
烈士英雄气,百年尚凛然。
祖屋是一个人的精神原乡。和爱人回汕头祖屋一趟,追寻伯爷许方伟烈士的更多事迹,这个想法近来越发强烈。值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五一假期,我们一家三代得以自驾成行。
当置身于祖屋,听岳父讲起家族往事,看到庄重的革命烈士证明书、尘封的相册书信,我越发理解爱人念念不忘祖屋的情愫,也明白了年近百岁的曾祖母郑毫时常喋喋讲述的苦心,更切身感受到许方伟烈士的革命气节。生于斯、长于斯、守于斯的他们与祖屋一脉相牵。祖屋深处的英烈故事,我们义不容辞要持续讲述,这是一个家族的情感寄托,更是一股超越地域与时代的精神力量。
魂牵梦绕回祖屋
驶入潮汕地界,车窗外闪现的古厝民居不时勾起思绪。从汕头澄海店市下高速,“和美隆都·红侨焕彩”的标语映入眼帘。爱人轻声提醒:“樟籍村快到了。”
“快看,我们小时候常在这儿玩的老榕树。”刚在村口泊车,爱人连忙指引。百年老榕树和祖屋一样,曾守护家人,也见证了许方伟的革命事迹和樟籍村的红色风云。
行至“名信之家”祖屋,只见庭院斑驳,“光荣之家”对联、“光荣烈属”门牌在阳光下越发夺目。推开褪色的木门,厅堂端放的革命烈士证明书、天井挺拔的铁树,都在无声诉说着祖屋深处,英魂常在。
关于许方伟烈士的事迹,过去多靠亲属传讲。近日,我们在《澄海革命人物》第一辑中找到确切记载:许方伟乳名阿筐,又名许书英,8岁时父母双亡,由其婶母郑毫参与抚养。他自幼爱读英雄故事,1926年参加革命并加入中国共产党。作为樟籍村革命的先行者,许方伟发展了乡里许士杰等入党,历任隆都党总支书记、隆都区委书记、中共潮澄饶敌后县委委员。令人痛心的是,1941年8月,许方伟被日伪反动派逮捕,历经折磨英勇不屈,1942年5月在韶关曲江狱中牺牲,年仅31岁,尚无子女。
曾祖母在世时,“名信之家”海内外亲属常聚祖屋,她总在团聚时含泪反复讲述许方伟往事。
抗战期间,曾祖母和许方伟夫妇曾成立党小组共事,以祖屋为据点掩护区委机关活动。许方伟被日伪反动派逮捕后,她亲眼见侄儿被折磨得“两手虎口吊裂,全身伤口化脓”,却仍听他凛然道:“我不会痛,我一身不是自己的。”其革命意志与忘我精神令人感动敬仰,这场景化作家族最珍贵的记忆,也成为激励后人前行的精神火炬。
只是,自2005年曾祖母百岁仙逝,时过境迁,许方伟烈士事迹逐渐变得问津者少、能讲者更少。
同感烈士事迹被逐渐遗忘的遗憾和进一步挖掘的紧迫,去年春,我们发起“追寻许方伟烈士行动”,如拾穗者般四处收集记忆碎片,在海内外宗亲群征集线索……
考证复盘烈士的革命事迹,并非易事。但见祖屋庭院三角梅浓烈、百合花素雅,我们倍感烈士精神当如花绽放,代代相传。
赤心烈胆传薪火
爱人在祖屋翻出《泰国归侨英魂录》书稿,其中记载的许方伟烈士往事,将我们拽入了那个赤焰熊熊的革命年代。
以家族早前的积累,许方伟原本衣食无忧,但少怀家国的他15岁便参加革命并入党。
1927年,参与澄海“四一五”武装起义失败后,他流亡到暹罗(泰国)继续革命。1929年因叛徒出卖,许方伟等22名同志被捕并判处15年监禁,后因3次大赦减刑至9年。其间,8平方米的囚室却硬塞进五六个人,但残酷的环境并未让他消沉。在伍治之的领导下,许方伟团结战友参与3次绝食斗争,最久一次坚持了6天,如此搏命才争取到一点“学习自由”。
他们通过各种途径弄来书并分组学习,搜集废纸屑做笔记,还要轮值以避免被狱警发现。在这9年牢狱之灾中,许方伟坚定信念、韬光养晦,拓展学习英文、专注阅读《布尔什维克》等进步书籍。
“要相信世界革命一定会胜利!”许方伟在绝境中仍坚持理想、保持学习的韧劲,对当下浮躁的社会不无启示。
1938年出狱后,许方伟毅然回国抗日。他和许秩西通过汕头青年救亡同志会找到潮汕地下党组织,随后受派回家乡开展党的工作。以樟籍小学教师身份作掩护,许方伟白天教书育人,夜晚油印革命刊物。他还在自家“映青书屋”开设妇女识字班,传播抗日思想。其间,他发展了许士杰、陈作谋等党员,壮大了组织,并始终冲锋在前。本可安稳度日,却冒死传播革命火种,许方伟无私奉献的精神,于当下而言具象可感、有迹可循,更值得传承。
1941年7月,中共潮澄饶敌后县委成立,许方伟任委员,协助周礼平书记带领游击队打击日伪军。次月,许方伟与新任江东区委书记陈培志、搭档杜鹰扬等人在潮安急水塔脚交接工作时,不幸被日伪反动派逮捕。面对敌人“飞机吊”“烙铁条”等12种刑罚轮流逼供,他们三人始终如钢铁般坚韧。此后,许方伟等人先后被押解到潮安、梅州丰顺、韶关曲江等地。其间,许方伟遭受了假枪毙恐吓、反复打昏、不给饭吃、辣椒水灌鼻、滚开水浇额等手段的长期折磨。
我们或许难以想象,是什么样的信念能让血肉之躯长期承受非人折磨?许方伟向难友传授“气节教育”:“要把意志集中到‘马列主义万岁’上!只要开头顶住,很快便会麻木或昏迷。”这种精神力量,想来至今激荡人心。
“抗日无罪,我们无过可悔!”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威逼利诱,许方伟始终铿锵以对,令敌人肃然起敬。1942年5月11日,许方伟因高热多日未获救治,于曲江狱中长逝,年仅31岁,其遗体被安葬于芙蓉山。许方伟用生命诠释了何谓革命气节,其革命精神火种长燃,激励后来者勇毅前行。
在祖屋重温许方伟烈士的事迹,我们久久不能平静。当微风穿过木门拂入厅堂,仿佛又把我们吹到了“芙蓉山那片山花盛开、松竹挺拔的山坡上”。安息在那儿的他如能看到当下的万家灯火,应当会欣慰吧!
莲峰韩水出群雄
“同村的许士杰故居有无更多烈士事迹记录?”受启发的爱人带着我们从祖屋转身踏入后巷。只见花草埋幽径、砖瓦藏岁月,不过几步路就到了许士杰故居,又惊喜地看到了樟籍村革命历史陈列室。
北望莲花山、南临韩江的樟籍村,既是知名侨乡,也是红色故土。首任海南省委书记许士杰、著名画家许钦松都在此出生。早在土地革命时期,樟籍一带已有红军游击队活动,也是地下党军事据点之一。全面抗战时期,在此的地下党活动更加活跃。1949年前,中共潮汕地下党的主要领导人周礼平(烈士)、吴南生、吴健民、李习楷、庄明瑞、余锡渠等都曾到樟籍开展革命工作。
参观陈列室获悉,樟籍村里较早的中共地下党领导人和活动骨干有许方伟(烈士)、许士杰、许大适(烈士)、许悦标(烈士)、许亦涛、许淑卿、许士鉴等人。
许士杰曾组织周边爱国青年在家里“寿春堂”中药店聚会讨论时局,共同学习由许方伟提供并作指导的进步书籍。这些活动团结教育了很多进步青年,樟籍村成为当地抗日的战斗堡垒之一。
“许方伟是樟籍村革命的播种者、开拓者……烈士们值得永远怀念!”看到陈列室中的这句话,我们愈发明确续讲许方伟烈士事迹的责任,诚然,“没有老一辈人拼命地干,没有他们付出的鲜血乃至生命,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要永远铭记他们”。
在许士杰故居,不少原创诗词作品兼具文学与史料价值。其中在《题〈澄海革命人物〉》一诗中,许士杰写道:昔有海滨邹鲁风,寻求马列出群雄。莲峰韩水钟灵气,化作彩虹耀碧穹。
诚然,澄海不乏以许方伟等为代表的革命先烈,以许士杰等为代表的改革建设能手以及众多隐入寻常百姓家的淳朴后辈。
离开许士杰故居折返祖屋,我看到许方伟革命烈士证明书与曾祖母的遗像相守于祖屋。是日天朗云淡,清风徐来,天井铁树苍劲,百合幽香沁人,祖屋的砖实梁正让人心安也欣慰。
返程之际,我思绪连绵。有感于许方伟烈士的革命生平及祖屋家风,遂和诗《题〈澄海革命人物〉》写下《祖屋怀许方伟烈士》:热血相承志未穷,淳淳烈属振家风。秉持名信常知足,乐作寻常百姓中。
【烈士名片】
受访者供图
许方伟,广东澄海人,中共党员,革命烈士。1911年11月出生于隆都樟籍,1926年参加革命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8月7日被日伪反动派逮捕,历经拷打英勇不屈,1942年5月11日在韶关曲江狱中牺牲,年仅31岁。他是樟籍村革命的播种者、开拓者,发展许士杰等入党并壮大党组织,历任隆都党总支书记、隆都区委书记、中共潮澄饶敌后县委委员。
(以上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作者】钟展锋
【本文责编】张蓓蕾
【频道编辑】李卓华 陈冰青
【文字校对】华成民
【值班主编】郭芳 蒋玉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2025年第11期
天牛宝配资-天牛宝配资官网-配资炒股免费-配资正规炒股理财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